skip to Main Content

春节期间,CCTV1黄金档播出的大型文化节目《经典咏流传》中,《苔》,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,被乡村老师梁俊和乌蒙山孩子们在大年初一夜的舞台重新唤醒。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,唱哭了评委,也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。

苔》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。作为一个非常注重生活情趣的人,他在园中遍植花草,偶然发现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,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,生长在太阳照不到之地,但也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结果,由此成就经典之作。

这首只有20个字的小诗,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,它也是写给你我、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又尊贵的生命。

梁俊老师说,

“‘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’

在我心中

大山的孩子们也一样

找到生命的价值

等待绽放出来的时刻。

梁俊老师给了孩子们希望的种子,于是,种子种在每一个孩子心里,在他们的生命中开了花。因为有了梁俊老师,这些孩子们才能如牡丹一般绽放。

当古诗被老师们注入爱后传唱,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的生命中从此多了“美好、温暖、感动”,化作前行的力量,坚定且充满希望。

点击  《苔》背后的故事 了解更多详情

 

思维导图也可以让我们的生命价值绽放

文/黄丽元

歌唱能让我们的生命价值绽放,绘画也可以,比如思维导图。

在这里,我与大家分享两个例子,一个是思维导图人关注留守儿童的故事,另一个是思维导图人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故事。

第一个故事,发生在2008年和2013年。

创作主题:中国农村的“留守”孩子

创作时间:2008年6月5日

原创者:苏韶慧(广州讲师)

作品创意:中心图选用灰暗的冷色调,时钟吊下的绳索套住了痛苦的孩子—寓意“没有了至亲父母的陪伴,孩子们的成长度日如年、以泪洗面、绝望伤心。”整体设计给人以压抑的感觉,带出了“留守儿童”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。

内容简介:全图分成五大部分—1留守现象;2孩子们的情感问题;3父母之痛;4少年不幸有谁怜;5解决措施。

创作背景:2008年,作为思维导图讲师的培训教练,我给广州的准讲师们提出要求—欲上岗前先画100幅合格的思维导图作品。于是,态度认真的准讲师们很努力开始在生活、工作、学习中多领域地寻找各种话题以做练习。

      有一天,热衷于社团活动的Aya展示了她的《留守儿童》导图作品,向我们介绍了“留守儿童”这一突出严峻的社会问题。

      Aya,在当时每一个现场听众的心中,种下了关注留守儿童的种子。包括在我的心里。是的,学生Aya在老师Sophie的心里,种下了爱的种子。

后续发展:五年后,即2013年,因缘具足,种子开花结果,我参加了广州灯塔团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学活动,去经历了一次特别的经验。我选择担任的角色是摄影师,从镜头里观察师生们的相处点滴,用相机记录下一个个美好的瞬间。

思维导图是一个神奇的链接,将天地间的有缘之人与事,链接在了一起。

《关注留守儿童摄影作品  2013年》

《关注留守儿童摄影作品  2013年》

点击→  思维导图人关注留守儿童

获取更多详情

 

第二个故事,发生在2010年。当时,我受邀前往新加坡,当地博赞中心的负责人带着我们中国来宾参观了思维导图在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企业甚至是自闭症学校的广泛应用。

新光学校Pathlight School,是新加坡第一所为自闭症学生提供全面学习体验的学校,2010年创办。 这所学校一楼的墙面上,就绘制着一幅漂亮的思维导图。

(黄丽元摄于新加坡  2010年)

墙上这幅特别有意义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新光学校的特色。墙的左边有着托尼.博赞先生作为“超级贵宾”的创意留言,墙的右边、导图红色主干上绘制有博赞中心的标识。

中心图:点明主题,Pathlight School是自闭症群体的生活转变之处。

这个“笑脸”是新光学校的标识,蓝绿颜色的过渡创意来源于中国格言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。寄托了校方对自闭症学生们的无限关爱和祝福,他们相信,即使是自闭症学生也有无限潜能,一旦被开发,生命价值将绽放光彩。

思维导图发明者Tony Buzan在留言板上展现了特别的祝福,他表示,大脑潜能无限!

调查显示,有约10%的自闭症患者在某方面有天赋。自闭症孩子在交谈上有困难,画画可以调剂情绪,加强他们的专注力,从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。在参与了创意美术(比如绘制思维导图)培训之后,学生更愿意与人沟通,也会主动提问,从而帮助自闭症学生融入社会。

绘画,可以让孩子们建立自信;绘画才能可以变成谋生方式。

思维导图是一个神奇的链接,将我们的谅解及包容,与自闭症学生的无限潜能,链接到了一起。

 

让我们与思维导图走得更近吧,关系更亲密些吧!让思维导图因有你我的传播,幸福千万家!

Back To Top